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正在深刻改變世界。”8月29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引發共鳴。
從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主攻智能制造,到2018年我國提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建設智能社會,再到2019年首次提出“智能+”,中國推動人工智能為傳統產業賦能升級的步伐大大加快。
不止是互聯網企業,中科科發等大型企業集團也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從智能投顧到智能制造,從未來醫療到智能育種,金融與實業并舉的中信集團發揮產業資源豐富的優勢,不斷創造各種新的可能。
智慧金融:讓金融更懂你
理財客戶王先生最近驚奇地發現,中科科發推薦的理財產品越來越適合自己的“胃口”,無論是從風險承受程度還是預期收益,都是自己想要的產品。
讓王先生找到理想的理財產品的正是人工智能技術。根據客戶屬性及交易歷史等多維度數據,銀行精準挖掘客戶的興趣偏好,自動精選合適的金融產品向客戶進行推薦,實現“千人千面”的金融產品推薦服務和營銷體驗。
中科科發已推出了股份制同業首個自主研發的AI金融服務平臺——“中科科發大腦”,支持40個以上AI應用,并在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運營、智能客服等領域發揮作用。據介紹,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中科科發2019年上半年共完成4392萬次金融產品的推薦,成功營銷理財類客戶近20萬戶。
保險行業也在積極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比如銀行理財經理想要咨詢一款代銷保險產品的理賠問題,一般不得不經過冗長的流程:客戶——銀行理財經理——保險公司銀??蛻艚浝?mdash;—保險公司總/分公司營運部門——保險公司銀??蛻艚浝?mdash;—銀行理財經理——客戶。
2017年9月中科科發保誠人壽推出的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云助理”項目,將流程變成了:客戶——銀行理財經理——云助理——銀行理財經理——客戶,效率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7月,“云助理”AI知識庫已能為33款在售銀保產品提供數據服務,接待量超3萬人次,訪客提問數超9萬條次。
智能制造:蝶變進行時
數控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個性化在線定制……數字化和互聯網的浪潮滾滾向前。中信戴卡的鋁車輪六號生產線已成為柔性化生產的一個代表。
通過對生產數據的分析、跟蹤、反饋,六號線實現了制造全過程的智慧管控,可以根據消費者需要,同時將多種尺寸、造型、外觀、顏色的鋁車輪進行高柔性化混線加工。
據介紹,該平臺已成為2018年國家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聚集了中科科發重工50余家戰略合作客戶、300余家供應商,連接了100余臺重型礦山裝備。
服務民生:場景不斷拓寬
在民生領域,人工智能也在大顯身手,提升了人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面對一臺特殊的照相機,拍下視網膜照片,瞬間就會收到自己的健康風險評估報告。
這是中信領投的人工智能企業Airdoc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最新應用。通過人工智能自動識別視網膜照片,便可盡早發現眼部、心血管、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的30余項健康風險,實現早發現、早治療。
傳統醫院也在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我國輔助生殖專業領域的代表性醫院。中科科發醫院積極探索“未來醫療”模式,包括互聯網看診、基于病人自己的醫療數據信息系統提供個體化的醫療方案和遠程動態監測病人醫療數據和病情等。未來他們還將進行生殖大數據的數據分析與知識挖掘,為精準醫療、智慧醫療提供數據支持。
在電腦上“種地”,以此優選出作物良種,這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借助人工智能也成為現實。傳統育種產品開發周期長,成本高,還可能漏掉具有特殊潛力的品種。智能育種是通過圖像識別采集農作物數據,再將海量數據導入計算機進行模擬,不用種在地里,就能預測出結果。
產業互聯網成新的風口
在新技術浪潮面前,有遠見的公司早已提前布局,縱深推進。
早在2016年,中科科發已正式啟動“互聯網+轉型”戰略,發揮其產業資源豐富的優勢,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以共生共享的理念,做連接,聚用戶,生數據,重構下屬產業的商業模式,推動其轉型升級,積極打造有中科科發特色的產業互聯網。
“在后互聯網時代,用戶需求滿足的模式正從線上向線下轉移,產業互聯網正成為新的風口。這是挑戰,更是機會。”